职教集团典型案例⑥|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构建“互联网+”管理机制 促进职教集团有效治理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4-29 16:25:06 浏览 1042 次

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 

摘要:依托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搭建多元信息平台。针对目前职教集团校企结合不够紧密,数据管理不够系统化,内部融合度不高等现状,将信息技术充分植入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通过“信息化+”规划引导,“信息化+教科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融合;通过“信息化+智慧管理”,实现信息联动,科学统计,决策支持;通过“信息化+组织”,实现基于网络的治理模式,信息联通,共享共治,协同发展。基于信息化建设,形成职教集团全员、全过程、全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新机制,积极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聚集与功能辐射作用,提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水平。

 

关键词:职教集团;信息化建设;智慧管理;机制


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于2009年3月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牵头成立。本集团是河北省第一个区域性、跨行业的职业教育集团。2016年,“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建设项目被批准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分项目。职教集团探索了“互联网+职教集团”模式,通过建立集团网站、集团微信公众号和集团管理与服务平台,解决了集团内成员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增强了校企双方的信息沟通,促进了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降低了企业参与的成本,增强了集团的凝聚力。


—、背景与问题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来势迅猛,对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对于职教集团的建设来说,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一项必须完成的重大课题。职教集团存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多种主体,利用“互联网+”模式可以推动运行模式的创新。目前,部分集团还没有建立专题网站,有些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信息化水平并不高,也主要停留在集团网站的建设,而且大部分信息都来源于牵头院校,成员单位之间并没有彼此的信息交流及信息的实时发布。集团在信息化方面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校企合作信息不突出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教集团的核心功能。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但依然无法打破“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校企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企业抱怨职业院校培养质量低,职业院校抱怨企业参与不够。有的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上百家,某些合作单位除了参加一年一度的年会以外,没有任何其它活动,导致课程体系开发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使企业不得不把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或者从事低层次的工作岗位。目前,亟待利用互联网机制完善内部治理,拉近各成员单位的距离。

2.数据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多数职教集团中各类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逐渐提高了日常工作的办事效率,但各类信息系统往往相互独立,互不衔接,无畅通的数据接口,造成各类信息各为其主,缺乏共享。同时,业务信息系统基本上都属于联机事务处理系统,无法直接提供各种综合程度的数据采集、分析及综合利用的功能。此外,由于这些信息系统不具备决策支持能力,系统缺乏进一步扩展应用的能力,无法直接从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采集数据并加以综合利用,决策者不能从多维度了解职教集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运行状态,也很难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和监控集团内各类教育教学及管理数据。

3.集团内部信息利用成度较低

由于多数职教集团不具备法人资格,只是一些利益相关者组成的联盟,在管理过程中容易主要从牵头院校的利益和诉求出发,对其他院校的辐射度不够,各个成员单位对信息的占用极不平衡。组织成员缺乏较为明确的共同目标,彼此之间缺乏信息流通,多数成员单位缺少为集团谋发展的主动性。此外,职教集团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于成员单位,未能充分利用网络化组织与职教集团组织性质的契合性,组织方式过于传统,影响集团工作效率和集团吸引力。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亟待从信息化角度来解决职教集团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4.职教集团信息化机制不够完善

为保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长效发展,必须规范集团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集团信息联通机制,通过网络建设管理和信息平台系统管理的控制,提高使用效率,实现规范化、程序化,最大限度地满足集团成员单位对信息的需求,促进集团内部资源共享。“互联网 +”职教集团不仅仅是建立网站、在网站上发布信息和传递信息,更多的是要搭建数据平台,通过集团各利益相关者的数据资源共享和积极参与,充分释放数据流动性,实现数据在集团各成员之间流动,进而促成协作。信息化也不是简单的互联网连接,而是对原有业务流程及生产要素的一种融合,更多是一种因跨界而实现的创新。

通过政行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职教集团要将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学生等若干层面的参与主体全都纳入到一个大的利益相关群体,并且在互联网发展范式的推动下,使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和方法将更多元化、更富创新性,人才培养和企业生产、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室学习和工作场所学习、现实学习和虚拟学习以及技术研发和协同创新等更加多样性。



二、实践做法及经验总结

“互联网+职教集团”机制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又需要分步实施、由易到难。

(一)“互联网+”规划引导

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在集团化办学中应该起到规划、引导、协调、评价以及监管作用。通过职教集团信息平台,当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及时公布国家宏观政策和制度,并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微观的、操作性强的法规、细则等,对职教集团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通过信息平台,准确把握集团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和院校当前的发展需求,企业转型升级,学生就业及终身发展等问题,从而出台相关政策,调控财政投入和扶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调动社会各利益相关方,并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集团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信息平台承载的职责有两项,其一是对内负责资源统筹工作,在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理解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布局,遴选适合企业需要的优势学科,识别项目相对优先级。其二是对外与政府、企业进行对接。通过推进政校合作,密切与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联系,促使政府职能转变,改进管理方式,在服务中求得支持。管理平台与政府通过协商,共同制定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办法和相关激励性政策,并注重运用法律、规划、拨款、信息服务等手段对协同创新进行宏观管理。

(二)“互联网+”教科研

借助“互联网+”平台,更加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校企合作。企业与院校围绕合作项目,共同牵头,共同负责,兼顾其它合作成员的利益诉求,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推进各类资源的有效集聚,实现集团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功能。

职教集团在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思维和新模式。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搭建校企之间信息化教学平台,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使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可以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校企合作新模式以移动APP作为网络平台功能的延伸,在充分考虑学生、院校、企业角色差异的基础上,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展现集团校企合作相关信息。校企合作APP是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综合体验过程,能根据登陆的用户角色,整合网络平台功能,呈现出各类用户的专属界面,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推送,将实习、培训、就业等有价值的信息定期高效传送给用户,减少信息的脱节与滞后。

同时,加强了先进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建设,集团内创建了优质教学资源库,形成共建共享机制,满足师生通过网络开展教学互动、教学辅导、教学测评等活动的要求,帮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生信息化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自主开展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同学习,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与企业对接过程中,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积极寻找合作信息,探索合作的路径。由企业提出市场需求和关键项目,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将企业的需求引入到学校的相关科研组织,围绕政产学研用协同技术创新项目,双方组织优势力量,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学科、实验条件等资源,通过集体合力的优势,开展多形式且持续、系统的研究,产出真正的适合市场需求可供转化的技术成果。在项目的遴选和培育上,要重点选择有基础的、有优势的团队进行培养,不搞层层发动,不搞全面开花,找准重点难点。逐渐由单纯项目、技术层面的合作上升到区域创新体系、行业或产业创新层面的产学研结合,从而形成一批政产学研用合作战略联盟和产业化基地,以此实现互补多赢,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信息管理平台的运行路径应依托于网络化,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各类科技和人力的大数据资源,共建研发机构及技术联盟、产学研一体化的经济实体等高层次的合作平台。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系统的协调下,相关机构的人员共享服务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进行网上交流与合作研究,实现网下的业务对接。

(三)“互联网+”智慧管理

信息化管理应摒弃数字校园业务分割、相对封闭的现状,采用开放、整合、协同的信息化架构,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在校园中实现个性服务、按需服务、精准服务和移动服务,为师生创建高校、实时以及个性化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全面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发挥智慧校园的整体效能。

建设数据中心,实现大规模应用系统的虚拟化管理;建设职教集团数据仓库,涵盖集团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结构化数据的整合,建设为师生提供服务的管理平台,为决策提供支持的数据平台;通过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整合,建设资源共享的资源平台;最后完成移动平台,实现PC端和移动端全覆盖的智慧校园。

整合已有教学类、管理类、服务类、资源类等应用系统并集成,形成统一化、标准化的数据库,完成统一认证、统一数据和统一门户,实现管理平台一站式服务。从个人层面,师生可以获取与自居有关的信息,如工资、成绩、课表等,从管理层面,部门可以办理流程节点的提醒事项,如公文流转、奖勤助贷等,从集团层面,领导可以直接查询综合事务办理情况,如迎新、离校等。学生一站式服务提供从新生、在校生、毕业生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涵盖了教学、教务、宿舍、图书、一卡通等跨部门的业务整合。教职工一站式服务则提供从招聘、入职、培养、考核、晋升直到退休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涵盖了人事、科研、办公、教务、图书等跨业务领域整合。

数据平台功能包括学生、教职工、教学、科研、资产、图书、一卡通等,通过直观数据,能直观快速了解集团内的基本情况,如学生的生源、年龄、民族等,教职工的职称、专业、学历等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分析学生出入图书馆、自习室次数与学生成绩的关系。集团领导从数据平台就可总览电子校务的概况,部门领导也可以了解与本部门相关的业务数据,从而实现以数据为依据,进行科学理性的决策。

(四) “互联网+”组织活动

职教集团信息平台对企业、行业、院校等相关成员提供对外发布和展示的功能,同时具有分级管理功能,实现对注册、审核和信息的有效维护与监控。校企合作新模式利用网络平台是企业和院校的宣传的阵地,沟通的桥梁,在此基础上建立合作机制管理、合作流程管理、合作追踪管理,实现地域和空间优势互补,形成完整的校企合作流程及科学的管理制度,使校企合作各要素流转更为快捷便利,改变校企合作松散无序的状态,提升集团内部与外部管理的有机统一,在节省投入成本的同时提高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的凝聚力。

职教集团建立了定期交流制度,一年召开一次集团年会,针对行业发展、专业建设、行企校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等进行研讨交流,促进集团成员单位信息共享。不定期召开专业运行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座谈会,不定期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高职教育论坛,集团内成员通过交流,加强相互了解,促进深度合作。

三、结束语

职教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学院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力保障。在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的过程中,职教集团及其成员只有不断利用互联网思维、手段、技术进行自我改进与提升,才能跟上信息社会前进的步伐,使职业院校各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与企业信息应用发展需求、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用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水平,进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